二十年磨一剑,医院获得性肺炎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牵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诊断和治疗指南(版)》,将于年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第三期发布。

这是自年我国首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发布近20年来的首次更新。指南修订工作于年10月启动,历经2年多时间,进行了17次现场工作会议,并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各国指南执笔专家面对面讨论,深度交换意见,进行了八次大修。采用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方法修订,共分七部分加附件。

近年来,国外的HAP指南陆续更新,年英国NICE、年美国IDSA/ATS、年欧洲ERS和年日本JRS都更新了相应的指南。自年我国首部指南制定的近20年以来,HAP/VAP的病原谱及其耐药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尤其是MDR病原菌感染增加了医疗负担和病死率。此外,呼吸支持等重症监护技术,抗感染药物、临床检查和微生物等技术,以及PK/PD指导下抗菌药物优化、防控理念等不断更新,而旧指南缺少国人的研究证据,诊治建议过于简单、已不适应我国HAP现状,迫切需要修订。

概念的重新明确

年美国指南将HAP和VAP分开,我国新指南认为VAP仍是HAP的一种,但有共同特性,HAP和VAP概念分开描述更利于指导临床。

耐药危险因素分析

指南对耐药危险因素的描述更为详尽,HAP患者除近3个月使用抗菌药情况外,还包括基础疾病多(糖尿病)、器官功能差等。

HAP和VAP早发和晚发概念

新指南也不过度强调早发晚发,而是分析患者具体的耐药危险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VAT)

新指南认为VAT尚不是独立疾病,临床难以确诊,故不建议将VAT作为特定类型的临床诊断而因此启动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那些临床难以区分是VAT还是VAP,则只要临床表现符合VAP,就应按后者来治疗。

对药物的选择

我国的致病原与美国有较大差异,不能只靠多黏菌素,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等都应有其相应的位置。

疗程

新指南认为,应根据致病原种类,耐药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来区别对待,个体化决定疗程的长短。

新指南将免疫缺陷宿主的感染内容放在附件部分,针对治疗常见误区进行了说明。在诊断方面可以应用更精确的检查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wyh.com/fyzz/16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