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前庭平衡觉
(图片源自网络)
前庭平衡觉详细解读??
前庭平衡觉是指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保持身体的平衡。
前庭掌管身体的平衡系统,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重要影响。在家中,家长可以通过进行运动训练来刺激孩子的前庭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体系。
前庭平衡觉的概念:
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觉。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信息,并作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长大后的视、听性质的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
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信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信息作回应,所以前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辩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
(图片源自网络)
前庭系统的发育过程:
前庭系统是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内耳前庭对地心引力的感觉,比较容易了解的是皮肤触觉,眼睛的视觉和耳朵的听觉等。其实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上不管是什么举动都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因为太平常了,所以不去感觉地心引力的存在。
前庭平衡觉早在怀孕九周就开始操作,直到年老寿终,一直将对地心引力产生的无休止的感觉信息流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视、听、触感觉则在出生以后才开始发展功能的,而且都重叠在前庭感觉之上。
如前庭功能不正常,其他感觉也都可能有轻重失常的情形。因此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不管是情绪、语言、行为等问题,首先要训练他的前庭平衡觉。
前庭平衡觉的功能:
前庭平衡接受器位于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及半规管相通的椭圆囊及球状囊。三个半规管的主要功能是侦查人体与三个方位面(垂直面、横面、直面)的头部空间动作,即接受上下前后的移动(包括地心引力)的活动感觉。
另一方面椭圆囊及球状囊是前庭系统动态感应器,负责接收加速动作和旋转活动,前庭平衡觉是神经系统运作的灵魂角色
它总体上概括有五大功能:
脑干部位统合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
侦查头部的位置
调节身体及眼球的动作,特别是身体与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
维持肌肉张力(即肌肉处于活动状态)影响姿势及平衡反应的功能特别保持身体的直立姿势的一组肌肉
维持身体及情绪的稳定性。
其中第四条告诉我们前庭系统与触觉防御保护一样有求生的本能。
当儿童步行要跌倒时,他的前庭系统会立刻工作,双脚或双腿先伸直不会让头先着地,而且其他系统也会引发保护性反应,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巧,再次要跌倒时如伸出一只脚来维持重心,显示其对地心引力做出的回应。
前庭系统与其他能力发展的关系
前庭平衡觉能提供很多信息输入大脑帮助我们发展以下技能:
1.重力安全感,包括信心和稳定情绪
2.运动与平衡能力
前庭系统在怀孕第九周开始到第十二周时成熟。初生儿最初的一切行为反应就是由反射动作控制。(包括吸吮、抓、握等)随着年纪渐长以及神经系统的成熟,前庭会逐渐发挥其功能,俯卧时抬头,把上半身支撑起来,后来的坐、爬、站、走等。
3.肌肉力量
我们的身体姿势,例如坐直身子,需要许多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再配合平衡反应才能维持姿势的随时变化。前庭平衡失控的孩子肌张力较弱,他们常伏在桌面上或倦伏在沙发上,也特别容易疲倦,因为他们已经用了过多的精力来对抗地心引力的牵引。
4.两侧协调
两侧协调是指灵活运用身体的两侧,左右手,左右脚并且两侧整合运作。两侧协调出现困难,写字不会用另一只手接纸,进食不懂得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子或是勺子等等。
5.动作企划能力
儿童只有由前庭系统接受信息加之本体感,触觉及视觉的配合,才能正确的理解空间的相对关系,前庭平衡觉失调的儿童由于身体及空间概念不好,因此动作企划能力欠佳,也是他们较难掌握一些不熟悉的或初学的动作技巧。
6.眼球动作,视觉及空间概念
由于前庭系统的指挥影响眼球的运动,眼部神经太松或太紧,使我们在头部固定不动,或者头部和身体移动时,双眼能够有效的,而且稳定的注视着物体。这种功能对于一个婴儿自幼学习专注及视觉追踪,以及以后的视觉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前庭平衡失调的儿童,因为眼球不能平稳的移动,因此他们存在阅读困难等。
7.听觉与语言
由于前庭接收器在内耳,所以前庭与听觉关系密切,又因语言要透过听觉而习得。因此听觉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条件。前庭平衡失调的儿童在听觉上可能有问题,影响到他听不清别人的发音,加之口腔功能不协调,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会有问题。
8.情绪与行为发展
各种不同形式的前庭刺激都有稳定个人情绪,甚至激发愉快心情的功能,带给儿童安全感和兴奋的情绪,但是前庭平衡失调的孩子,因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手脚,因而害怕跌倒,不敢尝试前庭刺激的运动,同时带来恶性循环又影响前庭的正常发展。令他们情绪不稳,影响人际关系及情绪行为。
前庭平衡觉失调的原因分析:
前庭平衡系统失调是由于大脑未能有效地处理前庭感觉的信息,大致可分为过敏反应、过弱反应和重力不安。
1.过敏反应
不能容忍身体动作,不喜欢甚至抗拒任何身体动作的动态反应,他们对于前后,上下移动的活动,特别是快速的活动都感到抗拒,坐在车后座感到晕眩,他们抗拒任何旋转,认为危险,也不喜欢游乐场的任何设施,包括秋千,滑梯。
每当旋转或摇晃后,总会表示晕眩或想呕吐,这样的孩子愈逃避动作,他的反应能力便会愈差,愈缺乏身体协调及动作计划的经验,愈会抗拒这类活动。
2.过弱反应
他们们会不断追求动作方面刺激,才能令前庭系统正常运作,他们特别喜欢旋转而不觉眩晕,这样的儿童往往多动、专注力很短暂,不过运作协调能力可以很好。
3.重力不安
人类活动与地心引力是息息相关的,前庭告诉我们身体和地面的关系,我们与地面所建立的信任就是重力安全感。儿童天生就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地心吸引力,
他们喜欢跑,跳,摇晃,翻跟头,若能掌握与地面关系便能稳定情绪,但重力不安的儿童十分抗拒这些稳定的感觉,这是由于他们与地面缺失这种基本信任,他们不喜欢双脚离地,继而会产生一种害怕跌倒的感觉。
前庭平衡觉失调的行为表现:
①影响学习
阅读、听写等困难,常写错字
坐不住、小动作多、缺乏耐心
无法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或不清楚
思维混乱
②影响活动能力
难以维持内在平衡
大脑无法保持警觉状态
动作笨拙、不听指挥
运作协调能力不好
③出现过敏反应
不喜欢甚至抗拒任何身体动作的动态反应
抗拒前后、上下移动的活动或快速的活动
抗拒任何旋转
不喜欢秋千、滑梯等游乐设施
旋转或摇晃后,会眩晕或想呕吐
④出现过弱反应
不断追求动作方面的刺激
特别喜欢旋转而不觉得
眩军
好动
专注力很短暂
动作夸张
⑤重力不安
抗拒奔跑、跳跃、摇晃等感觉
不喜欢双脚离地
害怕跌倒
怕高
尽可能避免做一些从上往下跳的动作
⑥行为失常
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方向感不强
左右分不清,穿颠倒鞋子
分不清相似的图形和物品
常会跌倒或撞墙
难以与人合作同乐,难以与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遭遇挫折,经常丧失信心,容易恐惧伤心生气或过度兴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