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复发尽量少用最大可能
青锋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月21日发布通报中,有一则“2月19日,成都市锦江区望江锦园一治愈出院后居家隔离康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受有关机构复检核酸阳性”的消息,对此,有关媒体采访有关专家,该专家认为,“引发类似情况的发生,最大的可能就是检测标本的差异“。对此,青锋认为,对于尚未经过确认的,专家尽量少用“最大可能”来回应关切。
大家都知道,对于疾病,尤其是突发疫情的认知,都有一个过程,而且要循序渐进,因而,即便是专家学者,也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在没有完全确认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下结论回应百姓关切。前段武汉新型肺炎发生之初,有专家称不会发生人传人,结果证明并不正确,就是最大的教训。
不过,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雷学忠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称,“按照之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之前出院的病人取的是上呼吸道鼻咽拭子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可能在疾病初期是合适的,但随着病情后期发展,病毒在下呼吸道(标本)里检测到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有一定道理。因为,按照一般常识,病毒也在变化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出现一两个不同的个案也属正常。
事实上,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发布的通报,对该患者出现情况变化,所指出的“2月10日,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该患者符合相关出院指征要求,准予出院,出院医嘱继续居家隔离康复14天,定期接受随访和复诊。19日复检阳性后,患者现已收入成都市公卫中心进一步复核”。应该说已经称得上非常到位,相信人们看过之后,对有关情况的发生,会保持理性、理解的态度。
那么,是否是专家所说,成都市这一病例的发生,“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少量的存留,导致的一种延续的状态”。青锋认为,应该等到确诊后,再对外公布成因,而不应以猜测来回应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