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汉字梧桐魁梧

汉字植物园:梧桐原创朱孟仪东方天书这么说来,记忆里的梧桐恰似一种乡愁,是我与梧桐的不解之缘。缘于何处?说不清。或许,眷恋梧桐,倒有几分宋人晏几道“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的诗情。南京不南不北,过了年不是春寒就是料峭,春天的梧桐长出嫩绿的枝叶,给我一种舒展的情绪。虽然,初春吐绿何止梧桐,杨柳、迎春也是美景,但梧桐不同。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梧桐吐绿生叶,层层叠叠,仿佛枯木逢春。图片也许,南京的梧桐有历史感,粗壮的树姿给人一种厚重的生命力。我在梧桐的城市里生活,无论春夏秋冬,梧桐总是我的邻居。春天,她像栽在春雨里的老桩,青春焕发;夏天,她像一把撑开的阳伞,遮天蔽日;秋天,她像一棵萧瑟的静木,落叶知秋;冬天,她像立在寒冬里的伞骨,风花雪月。可惜,梧桐的品质无人欣赏,文人的梅兰竹菊倒是案头的赏玩。也许,再大的画案都放不下梧桐的春夏秋冬,梧桐也就成了诗人的伤感。忆往春天的梧桐树,浪漫的梧桐雨,邂逅漫步在路灯下的情侣,总会勾起过眼的回忆。如今,昔日的梧桐树已不成景观,梧桐雨已成旧时的浪漫,留下的林荫道成了装点城市的沙盘。纵然,时光一去不复返,梧桐还是梧桐,变化的是一种难剪的离愁千缕。?魁梧桐=木+洞梧桐:魁梧(直立)的空心树木梧桐树树干笔直,没有枝杈,上下几乎一般粗,所以从“吾”。吾从五,交错、重叠之意。魁梧,只是取梧桐的挺拔义。梧桐也称桐,桐从同,同,洞也。中间空心。凤非梧桐不栖。凤凰栖梧桐,实际上是因为凤凰不会筑巢,以树洞为窝。李银《系统汉语》里都有叙述。过去乡间栽梧桐,主要是为了剥树皮作绳索。屡遭砍伐,所以梧桐树兜很老很空。凤字本从鸟凡声,就是指以洞为穴的鸟桐树,也是因为空心。法国梧桐其实只具备空心的特点,不能称梧的。不过,梧桐树叶子宽大,夏季遮阴很好,所以人们喜欢栽在屋边。同时,梧桐籽是可以吃的,很香。梧桐树皮又绿又光滑,很漂亮。树皮纤维十分柔软,最适宜做牛绹,做草鞋带。在塑料没出来以前,是农民使用最多的绳索。说文里面提到,荣的意思是桐树。古人的分类和今人颇有差异。他们心中的桐木不太可能是今天的梧桐,道理很简单,梧桐的栽种并不普及,而且梧桐的木质轻软,并不适合做立柱,屋梠之类的建筑用途。因此古人心目中的桐树颇有可能是别的树种,这里最可能的还是梓树,楸树。梓木器具有大量的出土证据,并且是贵族棺木的专用木材。棺木的别称就是梓宫。梓从构型来说,也是从辛,而辛正是和凤凰产生关联的关键部件。再有就是梓树大量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华夏传统区域,在东北也有大量分布。东北民间索性就把梓树称作臭梧桐。再有,商汤的墓地叫做桐宫,梧桐也被证明,并非棺木材料。再看梧的构字基本原理,五正是交叉之形,和荣一样。荣正是指屋檐,屋梠这样的建筑用木,因此不可能是现在意义上梧桐科的梧桐。最后看孟郊的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也就是说梧桐类似鸳鸯,分阴阳。孔雀东南飞也有类似的讲法。而今天的梧桐科梧桐是雌雄同株的。雌雄异株的是紫葳科的梓树和楸树。古人事实上经常把梓树和楸树搞混。这也很可能是梧桐指向秋天的一个来源。今天的梧桐之所以被当作梧桐,和可能和梓树,楸树不耐热有关。因此颇有可能衣冠南渡之后,人们需要一种梧桐,或者说梓树的替代品,也就找到了长江流域梧桐科的梧桐了。唐人离衣冠南渡不远,还颇知道梧桐应当是雌雄异株这个基本植物学事实。不无可能。梧桐的木质是比较轻软,恐怕只适宜做琴。材木空洞,适合振动发声。桐梓树称荣,是因为其籽可以榨油,用以燃灯。梓树又称楸,是因为冬天叶子色红。泡桐树也称桐,也是因为中空。现在还有斫琴师的,经常在抖音上直播。古文字领域不少人认为上古一字大多都对应两音。古音韵领域非要假定一字一音,所以郑张尚方这一派,搞出一大堆酷似俄语的构拟。汉语和印欧语在万年以前是有关联,但是在东周时期,先民不可能讲一种类似印欧语发音规律的语言。追寻上古语言相似性,芬兰语反而应该是个比印欧语更接近的亲戚。怀: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褱”的金文写作图片,由“图片(衣)”和“图片(眔dà)”组成。“眔”,甲骨文写作图片,上面是“目”,指眼睛;下面的小点,表示泪滴的意思。“衣”即衣服。“褱”指泪水打湿了衣襟,表示十分思念之意。本是“怀”的初文。颜师古注《汉书》“褱山”:“褱,古懷字。”战国古文叠加“忄”旁,表示心理活动。如“怀想”“怀念”“怀乡”。思念一般是指好的方面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又表示安抚、归顺之意。如“怀柔”“怀远”。“怀”是“懷”的简体字,本由“忄”和“褱(huái)”组成,“褱”也表示读音。读作huái。也可指胸部、胸前。如“怀抱”“怀里”。或由此引申指藏有、揣有的意思。如“怀揣”“怀胎”“胸怀”“怀疑”。跟“懷”一样,将其中的部件简化作“不”的字不少,但并非都是由“褱”简化过来的。如:还:是“還”的简化字。所简化的部分是“睘”,金文写作图片,上面为“目”,下面为“衣”包着“〇”,会意指眼睛圆睁的样子,表示惊视之意。“還”则取其圆义,表示循环往复,指返回。另如“环”,也是“環”的简体。不过,如“寰”,则没有简化。今天给《海丝商报》名小记者上课《象形文字与花卉观察》。丁还有个很有趣的指向是鱼枕,也就是鱼耳石。尔雅说鱼枕谓之丁。鱼枕就是今天所说的鱼耳石,鱼脑石。石首鱼科都有这两块骨头,最有名就是大黄鱼的鱼脑石。鱼脑石的形状通常是某种不规则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也颇有可能是甲金文字型模拟的形状。福建沿海渔民很早就明白击鼓和鱼脑石共振,是大黄鱼失去平衡,乃至昏迷,来捕鱼的办法。尔雅把乙丙丁分别解释成鱼肠,鱼尾和鱼枕。因此天干颇有可能起源于沿海的渔猎农业族群。黄帝用夔皮做鼓以威天下,不清楚是不是和这种古老的针对中国特产石首鱼科鱼类的捕捞方法有关系。蚩尤的尤字,倒是颇和枪鱿鱼有几分相似。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当许多树还在未知世界和我们隔岸相望时,梧桐便携带史前密码,淌过诗经、楚辞、汉赋的文学之河,逶迤上岸,它们走过三百首唐诗的五七律、翻越一千首宋词的上下阙,以“木”的名义来到我们中间,消弭人与树可能存在的距离,成为“吾”的陪伴。梧是个形声会义字,它的篆书字形写作图片(梧),左图片(木,树)右图片(吾,我),与语、悟、晤同族。梧字的造型似乎是在标明,这是一棵善于表达自已,令人顿生感悟,与我辈有共同语言的知音树。从汉字源流上看,虽然“梧”字并不见于甲骨文、金文,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人对“梧”的亲情的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是诗人镜像世界的另一个自我的反光。哀怨的亡国之君,与所有寂寞的吟唱者一起,遁入诗国的惆怅,走进凄切的秋山秋月秋风秋雨中。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觥筹交错间,孟浩然长喟一声,用诗句浇醒了微醺和欢娱。这份清冽,来自诗人心中摇曳已久的梧桐的冷晖。诗人感怀于明月清霁的那个傍晚,天上点缀着浮云。浮云像神马一样在河汉两岸摆渡,使得天象更显疏离,且朦胧中多了几分清韵:稀疏的雨点,仿佛银河滴漏,飘洒在清秋的梧桐叶上,那嘀哒的声响接近心律,更能淋湿这清秋夜晚的凄清。可见,寄托了百世清魂的梧桐与秋雨,注定一生相依相许:“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人的审美情绪大概只有梧桐了悟,所以人们愿意把各种寂寞寄托在梧桐身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wyh.com/fyzl/173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