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及其预防
秋冬来临,水痘也进入高发期,作为传染力极强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有哪些症状表现?该如何预防呢?实验高中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和家长来了解水痘的相关知识和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4至6月份和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两个发病高峰,其中96%的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人为唯一的宿主。水痘被治愈后病毒还会潜伏在体内,在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引发带状疱疹,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水痘的传染性较强,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于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以及通过衣服、玩具等而被传染。接触后,90%以上未出过水痘的孩子都会发病,而且患水痘后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四)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幼儿园、小学等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二、临床表现:
水痘潜伏期10—24天,通常14—16天。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也可有低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疹期。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再经数日痂皮脱落。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呈向心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头部,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发疹2—3天后,同一部位常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
三、并发症:
(一)皮肤疱疹继发感染可引起脓疱疹、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
(二)肺炎成人多为原发性水痘肺炎,发生在出疹后1~5日,儿童常为继发性肺炎,多发生于病程后期2~3周。
(三)水痘脑炎发病率低于1‰,儿童多于成人,常于出疹后一周发病。
(四)其它水痘肝炎、心肌炎、肾炎等均很少见。
四、治疗:
感染水痘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否则不仅留下疤痕,还可以发生肺炎、脑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急生命。居室要经常通风,温度、湿度要适宜,患儿要避免受凉感冒,特别不要受风;发热出疹时要卧床休息,给病儿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如果瘙痒严重,可擦炉干石洗剂止痒,必要时可服用黄连素,磺胺类药物,切忌使用肤轻松、强的松一类软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果患儿持续高烧、咳嗽、头痛、胸痛或疱疹增多,颜色红赤,疱疹混浊以及已经发生弥漫性脓疮、医院治疗。
五、水痘的主要预防措施:
(一)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二)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三)严格每天晨午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
(四)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水痘疫苗是一种减毒疫苗。接种水痘疫苗后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而且水痘疫苗所产生的保护作用可以长期存在。在儿童满1周岁后,可以接种水痘疫苗。对12个月以上,未接受接种,也没有出过水痘的儿童,可在任何时间注射一次水痘疫苗。一般小年龄的儿童只要接种一次就可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预期效果。
(五)中小学教育机构发生水痘暴发后,必须严格开展晨检,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必须劝其回家进行隔离治疗。做好对物表、日常用品、玩具、被褥、餐饮具等其他用品的清洗、消毒工作。教育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要对传染源进行隔离,水痘患者必须隔离到发病2周后,并且疱疹全部结痂且痂皮干燥后方可返校。密切接触者不必隔离,但必须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末次与患者接触后21天。如果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内发病,则按患者处理,未发病则解除观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